亨利定律的定义,数学表达式,怎么来的?

编辑:自学文库 时间:2024年03月09日
亨利定律是指在大规模文本中,出现频率第二高的单词出现次数约为出现频率最高单词出现次数的一半。
  这一定律可以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为:f2 ≈ 0.5 * f1,其中f2代表第二高频单词的出现次数,f1代表最高频单词的出现次数。
  亨利定律的定义来自于19世纪末生物学家亨利(Henry)对英文小说作品进行的研究。
  他发现,在一本小说中,最常出现的单词通常是"a"、"the"、"and"等,而在这些单词之后,第二常出现的单词出现的次数约为最常出现单词出现次数的一半。
  亨利通过对不同作者、不同文体、不同语言的作品进行研究,得出了这一规律。
  亨利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则是通过将实际观测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的。
  研究者通常会收集大量的文本数据,统计每个单词的出现次数,并根据出现次数排列单词。
  然后,通过计算第二高频单词出现次数与最高频单词出现次数的比值,发现这一比值近似于0.5,进而得出亨利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总之,亨利定律是根据大量文本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得出的一种规律,它描述了出现频率第二高的单词出现次数约为出现频率最高单词出现次数的一半的现象。
  通过数学表达式f2 ≈ 0.5 * f1,可以更准确地描述和计算这一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