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且偷安的典故出自哪里?

编辑:自学文库 时间:2024年03月09日
苟且偷安的典故出自《周易》的《系辞上篇》,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所倡导的一种不积极不向上的生活态度的象征。
  在这篇文献中,作者提到:“要明天下之德、敷乎天地者,顺乎人伦者也。
  因天地之序以达于充而光,故乱而无终者,帝始制于天地。
  ”意思是说要领悟宇宙万物的道义真理,依循人伦纲常的规律,顺应天地间的秩序才能达到充实而光明,乱世才能被终结。
   以苟且偷安来形容一个人,即指那些没有志向、没有追求、没有奋斗心的人,只是为了自己的舒适而不思进取的生活态度。
  这种生活态度被认为是一种消极的、逃避现实的心态,无助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
   因此,苟且偷安一词常被用来批评那些怠惰、懒散、缺乏目标追求的人,鼓励人们要积极向上地努力奋斗,追求更好的生活和成就。